筑基
知识产权事业实现全领域、多维度发展
持续壮大专利发展阵容。2023年泉州获得专利授权37515件,占全省专利授权量的31.19%,连续13年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18件,同比增长28.25%。截至2023年底,有效发明专利达174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6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4.74件,居全省第一梯队。企业专利创造运用意识不断增强,2023年度全市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数达1031件,居全省前列;4项专利项目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专利奖,36项专利项目获得新一届泉州市专利奖。
全力打造商标领先矩阵。至2023年底商标有效注册量突破76万达765467件,约占全国商标总量的1/60,领先于江浙广东等省份发达地级市,自2020年起已连续4年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位。驰名商标累计达15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总量达1694件,均居全国地级市前列。2023年元月,安溪县市场监管局《全面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推进茶业富民工程》(区域建设类)和福建匹克集团《以商标国际注册推动商标品牌国际化进程 让匹克商标成为竞争中飘扬的旗帜》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品牌建设优秀案例,占全省入选总数的三分之一。2023年5月13日,市政府蔡战胜市长代表泉州,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2023年中国品牌日活动上作《传承弘扬“晋江经验”致力打造中国品牌之都》专题发言,全面推介泉州商标品牌发展成效。2023年度,全市12件企业商标品牌、3件区域商标品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入全国首批“千企百城”商标品牌价值提升行动名单,入选数居全省第一位,进一步彰显泉州商标品牌建设成效。
加速推进地理标志兴农战略。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地理标志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意见》,为乡村振兴注入地理标志“新助力”;帮扶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和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提升“名特优稀”农副产品品牌形象和声誉,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通过地理标志商标获得专用标志数量居全省前列。2023年新增1件地理标志商标“永春白番鸭”,至2023年底地理标志总量达到66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55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1件,为“绿(茶果蔬薯业)蓝(海洋渔业)白(德化白瓷业)”特色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商标品牌内核,提前完成全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设定的地理标志达到65件的预期目标。“安溪铁观音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不断深化,带动安溪县创造茶园总面积、茶叶年产量、茶业总产值、受益人口、从业人员和产业化程度等多项国内领先纪录。晋江围绕“磁灶陶瓷”优势产业发展,引导行业协会制定产品质量团体标准,抱团闯市场,目前有9家龙头企业使用“磁灶陶瓷”地理标志商标,产值规模近50亿元。
积极推动亚博app客户的版权和商业秘密发展。新增2家“福建省亚博app客户的版权示范园区”、7家“福建省亚博app客户的版权示范单位”(全省最多)。德化亚博app客户的版权保护经验入选全国2023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惠安加强亚博app客户的版权保护助力雕刻产业发展》经验做法获省委领导批示表扬。亚博app客户的版权作品登记量继续位居全省前列。推进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建设,目前已建立省级商业秘密保护指导站2个、示范点2个。
提级
知识产权改革举措纵深化、集成化推进
发扬“爱拼敢赢”的人文精神,聚焦知识产权工作全链条,不断探索推进,深化系列改革创新举措,多项举措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领先和示范意义。
从创造端发力,建设授权“快通道”。充分发挥泉州作为“全省第一个同时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快速维权中心的城市”的基础优势,为相关领域企业提供专利快速预审服务。2023年度,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保护中心)围绕智能制造、半导体产业领域,接收539家创新主体提交的专利预审案件1606件,同比增长155.7%,预审合格并进入国家知识产权局快速审查通道1240件,同比增长211.6%,当年获得授权1000件,同比增长300%,平均发明专利审查授权周期59.1天(最快32天)、实用新型专利13.4天(最快4天)、外观设计专利6.6天(最快5天),发明专利授权周期比普通渠道缩短90%以上、授权率较普通渠道提升60%以上。晋江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围绕当地鞋服和食品两大优势产业领域,做好外观设计专利预审工作,全年预审数2234件,位居全国第3位。深化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泉州受理窗口(以下简称泉州商标窗口)建设和运行,借助泉州商标窗口作为省内首个拥有24项商标申请业务办理功能的公共服务网点优势,为申请人提供商标申请件“当日网上直达”服务,全年受理商标申请1845件,受理申请量居全省7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前列。
从运用端发力,做好转化“优服务”。市市场监管局会同福建省农村信用联合社泉州办事处,积极破解地理标志商标“两权分离”下质押难题,不断深化全省首创的地理标志商标质押贷款及其风险补偿试点工作,先后向“永春闽南水仙”等12项地理标志商标提供2亿多元授信助力,活化利用地理标志价值;对全省率先建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不断加以完善,发挥好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效用,实现质押贷款风险由“银行一家独担”向“风险补偿金等四方分担”转变,2023年度全市新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超8亿元,有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资金难题。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发改委等部门,积极推进泉州市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打造“企业出题、高校科研院所解题、运营机构促对接”的专利转化运用格局,2023年度,全市专利转让许可合计达6640次,其中转化6466次、许可174次,呈现稳健增长态势。人民银行泉州市分行围绕创新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信贷评审模式,引导银行机构针对科创企业特点,推出基于企业创新成果、研发投入、管理团队等数据评审的科技贷款产品,提高对科创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以兴业银行泉州分行为例,目前通过该评审模式累计授信企业178户,金额176亿元。
从管理端发力,提升政策“带动力”。2023年以来下达市级知识产权奖励补助资金超1000万元,涵盖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代理机构、专利代理师及专利转化运用等项目,形成“政策 项目 资金”集成联动格局,有效激发企业、代理机构等各方力量的创造力和积极性。针对民营企业在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多维化、即时化、个性化”的诉求,2023年9月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制定《关于进一步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竞争力为主线,为企业量身定制8条措施,实现政策焕新升级。在人才建设方面,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人社局,加强高层次人才培育,2023年至今新认定知识产权领域高层次人才5人,累计已认定150人。
赋能
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发展同向聚合、相融并进
发挥知识产权组合效应,带动企业发展。市市场监管局瞄准九大千亿产业集群,坚持“两端发力”,引导产业链上游的龙头企业、产业链中下游的专精特新企业,发挥“专利 商标 亚博app客户的版权 商业秘密 ....”等多类型知识产权的组合效应,争创知识产权强企,全市知识产权强企呈现“产业上全域分布、增速上快速增长、结构上梯度推进”的特点。2023年新增35家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福建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总量达176家;新增7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35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均创历史最好成绩,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总量首次破百达124家。在“2023中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和“2023中国民营企业发明专利500家榜单”中,泉州各有3家、4家企业入选。市科技局等部门把知识产权发展情况作为衡量和评判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企业上市”工作,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达3060家,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净增698家,同比增长29.6%,增速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21.14%,提高1.59个百分点,在全省份额进一步提升。
发挥知识产权提升效应,拉动产业发展。2023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单位,举办首届泉州市高价值专利大赛,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781件专利项目参赛,涵盖专利1167件,经过激烈角逐,最终评选出50个获奖项目,获奖项目涵盖纺织鞋服、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领域,为泉州传统优势产业吸纳外来优质专利、提升产业“含新量”和“含金量”注入全新动力。在加强扶持引导方面,目前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财政局累计已立项支持11个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33个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29个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通过项目带动引导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为产业明晰创新发展路径,共创造销售额351.3亿元,新增税收15.9亿元。在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阳光中科、金石能源、中石光芯、艺达电机等一批知识产权强企的快速发展,助力泉州相关产业逐渐“树木成林”,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链。目前,泉州获批建设的全国光伏领域唯一一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效太阳电池装备与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装备,已列入国家首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并在全球研发首创新二代双异质结技术,电池转换效率已超27%,为泉州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奠定坚实基础。市工信局加强对县域产业集群内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引导,推动产业集群以商标提升品牌竞争力、以专利提升产品创新力,目前累计有3个产业集群即南安市水暖厨卫产业集群、德化县白瓷产业集群、晋江市运动鞋原辅材料产业集群获评国家级中小特色产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护航
构建知识产权保护协同推进、多方共治格局
在网络商标打假维权方面:建立健全网络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多方协作机制,实行网络打假维权“白名单”制度。实施智慧监管,设立运作“互联网商务监测中心”,建设应用“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创新“司法鉴定 ”“区块链 ”电子取证模式,培养使用一批网络监测和电子取证业务骨干,加强数据管理、在线监测、风险预警。将网络制售假冒侵权商品行为列为重点整治对象,加大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针对重点个案实施“实时监测、在线固证、协调调证、落地核查、联动执法”模式,强化行刑衔接协作,实施线上线下、生产销售全链条有效打击。针对异地侵权行为,联合企业组成跨区域打假维权专班,协调协助属地监管部门查处追责,督促平台采取删除链接、下架商品、关闭网店、信用惩戒等措施,提高打击合力。2023年协助多家高知名度商标企业监测处理国内3.75万条涉嫌侵权链接、调证20多批次,查处了“二儿刀仿冒fila”等一批典型案例。
在专利侵权纠纷快速处理方面:强化工作机制建设,市市场监管局在省内率先制定实施“一程序两指引”即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简易程序、外观专利侵权判定指引、专利侵权取证固证指引,推动“简案快处”,将办案周期由3个月压缩为30日,《做好“四道题” 交出“新答卷”——福建泉州以高水平行政裁决调解工作支撑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提升》典型经验材料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受邀答辩名单。2023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立案处理专利商标违法案件948件,罚没款1031万元,数量位居全省前列;辖区内2件专利侵权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维持行政机关作出的裁决决定。2023年7月泉州被国家知识产权局确定为全国第二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
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整合集中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力量,形成打击知识产权犯罪的高压震慑态势。市公安局深入推进“昆仑2023”等专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广辟线索来源、强力破案攻坚,全力以赴依法严打知识产权犯罪,2023年度共破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25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8人,省厅认定26起集群案件,3起部督案件,收到公安部七局贺电表扬1次。市人民检察院坚持依法能动履职,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全面提质增效,2023年全市检察机关共受理审查逮捕知识产权犯罪案件22件43人,审查起诉案件133件216人,运用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监督模型”排查出恶意诉讼可能性较高的案件105件,涉案企业2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份,2个案例入选2023年度全省检察机关知识产权保护优秀案例;相关知识产权维权工作被《检察日报》第2版头条报道,泉州市检察机关“亲清护企”团队获评2023年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成绩突出集体。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洛江、泉港、晋江、石狮、南安和德化等6个基层法院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批获准管辖部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全市法院“1 6”立体多层的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体系基本建立。2023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理商标、专利、著作权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7765件,审结知识产权案件7275件。其中,泉州知识产权法庭受理知识产权案件2205件,审结1923件。
在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泉州海关自2023年3月1日至12月31日组织开展代号为“龙腾行动2023”的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自2023年4月1日起至12月31日在寄递渠道开展“蓝网行动2023”,全年共查获知识产权侵权货物、物品454批,扣留侵权货物、物品22.86万件,货值人民币134.76万元,其中货运渠道侵权货物29批,数量22.81万件,案值人民币130.02万元,寄递渠道侵权物品425批,数量437件,价值人民币4.74万元。案件涉及的货物包括鞋类、包袋、香水、自行车配件、干电池和湿巾等,涉及的商标主要有nike(耐克)、adidas(阿迪达斯)、飞人乔丹、古乔古希、米老鼠和kingever等。在案件办理中,泉州海关积极关注市场采购、跨境电商等新兴贸易形态,加大对邮递包裹及快件的查验力度,有效堵截化整为零的侵权违法新趋势。
在知识产权海外保护方面:2023年6月,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贸促会、市工信局举办2023年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体系和工业品外观设计海牙体系(以下简称马德里和海牙体系)宣传推广活动,活动邀请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顾问文学先生,中国(香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商标部副经理张蕾女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原副主任、海牙体系专家吕国良先生做了精彩讲解,吸引泉州地区数千家次企业参加,取得良好宣传效果。2023年9月,在泉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泉州市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聘请包括中国政法大学冯晓青教授在内,涵盖高等院校、律师事务所及知识产权代理公司等各方人才的30名专家,为助力泉州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坚实的智力资源支撑。
凝聚
知识产权氛围营造更加立体化、具象化
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方面,泉州从宣传引导着手,作出一系列探索和努力,不断凝聚和深化社会各界对知识产权工作的共识。
打好“组合拳”。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和市公安局、市发改委、泉州海关、市林业局等部门,立足各自职能职责和条线资源优势,开展召开新闻发布会、印发宣传册、专题座谈、制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等一系列富有特色和亮点的宣传工作。市市场监管局强化主责主业和“宣传工作也是主战线”的意识,会同有关部门,以宣传唱响泉州知识产权发展“好声音”。2023年4月,市市场监管局召开历年来全市首场知识产权工作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十四五”以来泉州知识产权工作成效。该发布会受到中国网、中国新闻网、东南网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期间相关新闻报道呈现“井喷”现象,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据不完全统计,网民互动声量超过23.03万条次,其中阅读量23.03万条次、点赞量58条次、评论16条次。2023年11月,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营商办等部门,以优化营商环境中的知识产权工作为主题,向社会各界展示推介全市知识产权改革创新举措,2023年12月3日泉州晚报头版头条以《“知产”变“资产” 民营经济增了“含新量”》进行专题报道。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至今市市场监管局先后在中国网、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中国知识产权报等国家级和省级媒体刊发专题报道近百篇,是历年来报道数量最多的一年。
下好“先手棋”。在做好向社会公众宣传的同时,注重深化对企业、文旅重点单位、大学生、青年创业者的知识产权宣传引导。2023年世界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市市场监管局应厦门大学图书馆、泉州图书馆等方面邀请,派员通过线上直播形式举办《五个案例带您走进朦胧商标世界》及《三句话读懂知识产权发展的背景、现状与未来》讲座,以近年来商标专利热点新闻事件为引子生动解读专业知识,受到观众广泛好评;2023年6月应邀为清源山管委会举办《清源山系列商标的最大化拓展和最优化利用》讲座,为区域品牌建设和文旅经济“长红”发展提供商标助力;2023年9月受邀为泉州师院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进行时长一学期的商标业务知识授课,在探索部门与高校人才共建培养上作出有益尝试。据统计,2023年度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工信局、市贸促会、市商务局、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等有关单位,先后组织举办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培训活动近百场,培训近万人次,惠及近万家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